本网讯 通讯员涂明报道:武汉机场安检站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曾经受过部队的历练,岗位上令行禁止、姿态挺拔;他们是共产党员,工作中不畏困难、不怕辛苦;他们就是义无反顾投身安检抗“疫”保运第一线的退伍军人。

“我经历多,经验足,我带头做样板,大家才会更安心、更踏实。”

安检站旅检一大队党支部书记、大队长宋远汉,就是一名退伍军人。1993年12月,刚刚退伍的宋远汉进入了民航系统,成为一名基层安检工作者,这一干就快30年。
有“非典”保障经验的宋远汉,在疫情爆发初期就行动起来。1月上旬,在安检站党委的帮助下,他为员工购买了消毒洗手液,叮嘱大家“勤洗手,勤消毒”做好自我防护,他深知保障员工健康是做好“抗”疫保运的第一步。随着疫情不断发展,宋远汉察觉到恐慌和畏难情绪在年轻员工中慢慢滋生,他不仅撰写了一封《致旅检一大队同仁的信》,教导全体员工正确看待疫情发展,鼓励大家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勇敢站出来,还和90后,00后的员工交流谈心,分享自己“非典”时期的工作经历,帮助他们疏导恐慌、畏难的情绪。宋远汉说:“相比这些年轻孩子,我经历多、经验足,我带头做样板,大家会更安心,更踏实!”他就像个大家长,爱护着所有人!
1月23日凌晨,在得知机场离汉通道将关闭的消息后,宋远汉一清早5点就开始组织各分队人员赶赴机场,协助完成离汉通道关闭前的检查工作。2月初,正是旅检保障压力最大的时候,航班集中在下午和深夜,旅客密度大数量多,他白天要负责协调机场其他保障部门的员工事宜,晚上还要现场处理出港旅客的相关情况。连续三个昼夜,员工换了一批又一批,可他始终在一线没有合眼休息。
他妻子任文芳,也是一位奋战在抗“疫”保运战场的安检人,这段时间夫妻二人都在一线很少回家,无法顾及家中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。“很想回去陪陪她们!”他坦言,“现在是关键时刻,我再坚持坚持,等这一仗赢了,一家人要好好聚聚!”
“在抗‘疫’保运的新战场上,我想继续争做一个好兵!”

万翔,安检站一名普通安检员。2009年大学毕业的他,怀着对父亲军功章的憧憬,成为了一名空军战士。在部队他被评过“优秀士兵”,“立过三等功”,带着这样的优异成绩,他于2014年退伍走上了安检岗位。
在大队组建党员应急突击小分队时,他第一个站了出来。“我上!我是党员,也曾经是军人,越是困难,越要向前!”他和妻子王昭,都是旅检一大队的员工,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报名上了“前线”!2月4日,妻子王昭先一步进机场参加保障,当天休息的万翔则在家照顾孩子。由于临时增加了航班任务,大队需要人到前线支援。万翔得知消息后,立刻将孩子托付给家中长辈就往机场赶。他这一去就忙了一整夜,十几个小时,1200多名旅客!第二天回家后,夫妻两望着彼此憔悴的脸,满眼都是心疼。他们互相打气,要携手奋战到底!
短短一周时间,他连续4次主动请缨,参加一线保障。因为每次都要穿着厚重防护服,连续工作时间又长,他手握金属探测器的右手虎口被磨开了口子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坚守在一线,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查,成功查获出多名旅客随身携带的水果刀、打火机等禁限品。
“从小到大,我爸爸一直告诉我,为党和国家奉献是最光荣的事情!”出生军人家庭的万翔,受父亲的影响很大!他说,“虽然脱下了军装制服,换上安检制服,但我变换的是衣服,不变的是军心!在抗“疫”保运的新战场上,我想继续争做一个好兵!”
“我参加过08年汶川抗震救灾,现在这点累不算什么!”

“无论是作为党员,还是退役军人,国难当前,人民需要的时候,我必须义不容辞冲在最前面!”这是朱亮,一名有12年军龄的退伍老兵的请战宣言。
1月23日武汉封城第一天,朱亮二话不说就请求“参战”,要求上一线。为了确保自己能及时赶到工作现场,原本晚上8点上岗的他,在下午4点就早早的出了门。“现在防疫形势复杂,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检查,早出门早协调,绝对不能耽误了检查!”
穿着防护服做手探检查动作,行动非常迟钝,检查旅客来比平日要辛苦很多,平时两三分钟检查一个人,穿这个要起码花两倍的时间。朱亮和大家一起从头一天的晚上8点,干到第二天早上8点,连续12个小时没有休息。每一次蹲起,都十分费力,连续十几个小时上上下下,朱亮汗流浃背,气都喘不过来。穿着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,朱亮整晚没有喝水,直到检查完最后一个旅客,才端起水杯咕咚咕咚的好好痛饮了一番,此时他的嘴巴已经干得起了一层皮。
谈到这次保障的辛苦,朱亮笑说:“我参加过08年汶川抗震救灾,现在这点累不算什么!”

他们只是武汉安检众多退役军人的一个小小缩影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,他们不畏艰险、冲锋在前的军人作风,深深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人,他们用内心的“坚守”诠释着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,践行着“若有战、召必回、战必胜!”的铮铮诺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