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—记实业公司陈星陈月的奋斗青春
本网讯 通讯员舒欣、欧羚娜报道:2002年11月,她们怀揣着共同的理想,走出象牙塔,携手迈进民航事业的广阔天地,从学校到机场,从操场到跑道,从豆蔻年华到为人妻、为人母,她们在天河机场一线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。17年的时间,足够两个年轻人书写青春的印记,和千千万万的民航人一样,她们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从事着自己的工作,没有惊天动地,没有鲜花掌声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,有的只是人生轨迹的一步步前进。她们,就是湖北天河机场集团实业公司孪生姐妹陈星、陈月。
五千多个日日夜夜,一点一滴聚沙成塔,姐妹俩凭借着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,在各自岗位上屡受表彰,深受好评,看似普通的经历,平凡的人生,在青春汗水的浇灌下,绽放出美丽的花朵。
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先生曾说:一生最好是年少,一年最好是青春。姐妹俩在校园时代,就一个是学生会委员,一个是班长,严格的自我要求催生着内心朴素的责任意识,她们立志要不负芳华、奋发向上,成为对国家、社会有用的人。进入职场后,她们更是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投入到工作学习中。 初入职场,她们都在客货公司商务贵宾厅工作,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陌生,虽然姐妹俩是航空服务专业的科班出身,但是参加工作后才发现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一切都是从零开始,从最基础的服务礼仪、航班时刻开始,坚实的步伐也是从此开始。 一年之后,姐妹俩经历了第一次岗位调整,也是两人第一次“分手”,姐姐陈星留在商旅公司,妹妹陈月分配到地服公司客运服务部,两人相约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拼搏加油干。 无论是在商旅公司还是地服公司,姐妹俩每天的主要工作都是与旅客打交道,俗话说“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”,专业能力稍有差池,就可能会对自身工作乃至公司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。姐妹俩坚持在繁重的工作之余,利用业务时间学习充电,不仅都很快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,还凭着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钻劲和“拼命三郎”的干劲,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,各自成为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和岗位能手。 2008年冬天的一场大雪,对武汉这个城市是一次考验,对姐妹俩的职业生涯也是一次永生难忘的考验。了解民航的人知道,这也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,民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天气正常,这样大家也可以按部就班,免除许多熬夜和连轴转。可08年那一场任性的大雪,对姐妹两来说,丝毫没有任何浪漫的感觉,持续的大雪演变成了雪灾,天河机场和全国许多机场一样,航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,临近春节,为了服务广大旅客,机场尽了最大努力保障飞行。就这样,飞飞停停,航班计划已经完全乱成了一锅粥,机场也滞留了大量的旅客。 陈星在贵宾厅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,频繁的往返于各个贵宾室,耐心向旅客通报最新的航班情况,热情地为旅客端茶倒水,用热情的服务温暖旅客的心。陈月也是一样,没有时间回到办公室喝上一口热水,穿梭于值机柜台和候机大厅,一站就是上10个小时,耐心帮助旅客。就这样,姐妹俩在单位连续工作了5天,由于随时可能天气转好而飞行,实在困了累了就穿着衣服,裹着毯子在折叠床上对付着躺一会;由于滞留旅客太多,她们总是优先保障旅客的餐食,自己吃饭没个准点,很多时候也就是扒两口冷饭继续工作。面对旅客的询问、质疑甚至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的谩骂,她们都始终保持克制和微笑的服务,她们从内心里也都希望广大旅客能尽快与家人团聚。 等到姐妹俩工作告一段落回到家中,已是筋疲力尽,头昏眼花。妈妈看着面容憔悴的这一双儿女,眼泪夺眶而出:“儿女都是心头肉,为什么我的女儿要受这种苦,还要去照顾别人”。“妈,您看我们这不是好好的吗,这是我们的工作,是我们应该做的”。“就是就是,我们这还算好的呢,我们单位还有好多领导和男同事都还在一线保障呢,我们没事”,姐妹俩乐观爽朗的笑声打消了妈妈的担忧。正是像陈星陈月这样千千万万勤奋工作的民航人,才使得大家平安出行,万家灯火。 立志欲坚不欲锐,成功在久不在速 这样一组数据和业绩凝聚着姐妹俩17年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。姐姐陈星4次获得年度先进个人,1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,曾参加巴黎、新加坡、台湾首航和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超1000万、湖北省“五.四”表彰、“湖北-中央企业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”座谈会等多项重大礼仪保障工作,带领的团队曾获湖北省青年文明号、湖北省五.四红旗团支部、武汉市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。妹妹陈月扎根一线服务岗位,累计加班加点数千小时,兢兢业业,参与创建的“星光班组”、“黄鹤班组”成为明星团队,曾获湖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、武汉市最佳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。 姐妹俩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,从小良好的家教和父母的严格要求,塑造了她们坚韧不拔、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。她们坚持老老实实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,为人真诚善良,工作踏实勤奋,生活勤俭朴素,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。 陈星是名副其实的多面“明星”,工作上既是部门的分队长、业务能手,又是公司团总支副书记兼旅服部团支部书记;生活中既是单位的文艺骨干、多才多艺,又是家庭的贤妻良母、贤内助,方方面面都齐头并进,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坚持不懈的拼搏与努力。 2013年,陈星在商旅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,恰逢这一年初为人母,由于身体妊娠反应较大,后期她总感觉头昏眼花、四肢无力,但为了不影响工作,她从未向领导提及自己身体的不适。丈夫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总劝她请个病假休息一会,不要太拼了,身体要紧,她总是顺从的答应丈夫“忙完这阵子手头的事就休息一会”,结果“手头”的事一忙就是一个接着一个,直到胎儿发作,她才住进医院,从怀孕到生产,她始终坚守岗位,没有请过1天病假。2017年,为顺利保障机场T3航站楼转场,她照顾不上患心脏病住院手术的母亲和家中年幼的女儿,加班加点,数个夜晚挑灯夜战,业务流程走了一遍又一遍,工作细节抠了一回又一回,就是为了天河机场以最靓丽良好的形象迎接八方来客。 每每提及这些在外人看来极其艰辛的往事,陈星总是淡然一笑,她常说“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,都是我应该做的”。内心的平静得益于她始终能够正确处理工作与家庭、得与失的辩证关系。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她的身上,散发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,体现着优秀员工的责任与担当。 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 长期以来,有人总把地服人称为“四心”人,说他们是“辛辛苦苦常操心,忙忙碌碌赔小心,内内外外献爱心,吃苦受累对良心”。地服人辛苦,在民航系统内部无人不知。陈月身上正是有着一股子拼搏的狠劲和坚持到底的韧劲,才在工作中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。 2014年8月的一天,陈月在值机柜台发现了神情焦急的一家4口,女主人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在柜台那里团团转,她赶紧上前询问情况。经女主人介绍才知道,她和丈夫平时工作都很忙,好不容易筹划了很久,一起休假带着2个孩子去国外旅游,也是她们全家第一次出国旅游,哪知临行前检查又检查,还是把孩子的有效证件掉在了家里,眼看旅行就要泡汤,女主人说着说着眼泪就要掉下来了。陈月得知此情况后,又了解到她们家离机场不是很远,马上想办法解决她们的燃眉之急,一方面请夫妻2人赶紧回家取证件;另一方面安排专人照料着2个小孩和行李,自己尽最大努力协调外航时间、安检快速通道、柜台专人办理等事宜,终于一家4口得以顺利出行。临行前,女主人深情拥抱陈月,一再感谢,对她本人及天河机场的优质服务和责任心高度称赞。 这只是陈月17年工作生涯中及其普通的一幕,在这17年里,她曾经不争气的被素质低下旅客骂哭过;曾经对不能时常照顾家庭而自责过,但是每每看到自己的工作和付出得到大家的认可,她总会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和微笑。 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 民航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工作的特殊性,越是万家团聚日,却是工作繁忙时。17年来,姐妹俩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法定节假日,不是在上班,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;17年来,“您好”、“谢谢”、“祝您旅途愉快”成为姐妹俩的口头禅,用微笑和热情送迎全世界的陌生人;17年来,她们的时间里已经没有过节、双休日这些概念,条件反射的是本周星期几上班,星期几晚上值班……毫不夸张的说,没有一点精神,很难有这么长时间的坚守。 2018年的农历小年,疼爱姐妹俩的奶奶永远离开了她们,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有限,父母忙于工厂的工作,无暇悉心照料姐妹俩,是奶奶一手把她们带大,感情非常深厚,奶奶的离世对她们是沉重的打击。而此时,恰逢每年的春运时期,所有管理人员都必须全天在岗,以保障广大旅客的顺利出行。父母考虑到姐妹俩的工作情况,硬是等到她们下班后才告诉这一消息,当她们风尘仆仆赶到医院,只见到冰冷的灵堂。姐妹俩满脸泪水跪倒在奶奶的灵堂前,与奶奶做最后的告别,那一夜,姐妹俩守了整整一晚,像从前一样跟奶奶说说自己的工作、自己的生活,为了不影响工作,天刚亮,她们又赶往机场,赶往各自的工作岗位。 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姐妹俩坚持了多年义务献血,她们的想法很朴素,只是想为有需要的人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,由于怕家人担心,这事就谁也没告诉过。直到2018年5月,集团公司与武汉市血液中心联合举办义务献血活动,姐妹俩在现场献血时,被报社记者发现,并刊发了题为《双胞胎姐妹神同步 同日献血为子女树榜样》的报道文章,同事们才知道姐妹俩除了秀气的外表和踏实的工作,还有一颗赤诚的爱心。 苏格拉底曾说,世界上最快乐的事,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人生或许就在这循环往复中实现着自我的价值。这,就是实业公司陈星、陈月姐妹俩的点滴故事,她们只是为民航事业默默贡献的普通一员,她们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。 |